一個10歲的女孩子和媽媽關系緊張,已經(jīng)到了互相對罵,、動手的地步,,而孩子罵媽媽語言之惡毒、粗俗,,讓當媽的痛苦不已,。當一家三口坐在我的面前,媽媽看起來是那么文弱,、溫和;孩子是那么迷茫,,她自己也說不出媽媽有什么地方令她不滿意,。但是,積壓在心頭的那股怨氣令她沒法像同齡人那樣,,對媽媽心存依戀,,甚至連和顏悅色都做不到。
還有一個男孩子,,與媽媽關系很好,,媽媽知書達理,很多時候能夠理解孩子的感受,,孩子能夠與媽媽無話不談,,但就是成績不行。媽媽為孩子制定了詳細的學習計劃,,每晚還親自陪讀,,但是孩子的成績就是很難及格。一家三口,,看起來是那么和諧,,卻經(jīng)常為孩子的成績愁眉不展。
這些家庭因為不同的原因前來求助,,他們有一個共同點:有一個全職媽媽,。全職媽媽,是多少職業(yè)女性的夢想,。與孩子朝夕相處,,陪伴孩子成長,與孩子一起經(jīng)歷生命中的喜悅,,聽起來是那么美好,。但是,孩子漸漸長大,,問題接踵而來,。
極度依賴又極度抗拒的親子關系。因為全職,,媽媽對孩子的生活照顧是全方位的,,一日三餐、穿衣?lián)Q衣,、書包的收拾,,都有媽媽細心周到的服侍。一個被安排好一切的孩子,,一定是一個極度依賴的孩子,。同時,這種無微不至的關懷令孩子沒有自由呼吸的空間,他從不做家務,,也無法體驗到擦桌子洗碗這些細小的成就感,,最初是沒有機會,后來是不能,。那種潛在的對媽媽的怨恨與拒絕會慢慢堆積,,最后形成外在的明顯的抗拒,就像一個被喂飯過多的嬰幼兒,,最后的結果一定是嘔吐,。于是,一段既極端依賴又極端抗拒的親子關系就這樣形成了,。這樣的關系一旦形成,,會把雙方束縛得越來越緊,兩人越來越“肌無能”,,根本無力沖破這種關系,,建設新型健康的親子關系。
同時,,因為與孩子時時刻刻在一起,,媽媽了解孩子的一舉一動,孩子的一點小毛病都不能逃過媽媽的火眼金睛,。對于孩子來說,,發(fā)呆、夢游,、不斷地犯一些小錯誤,,是成長中的樂趣,也是必然,,但如果始終被媽媽的火眼金睛像“探照燈”一樣地審視著,,是一段及其不舒服不愉快的經(jīng)歷,。而對于望子成龍的媽媽來說,,期望就是不切實際的“放大鏡”,將這些小毛病放大成大問題,,被這些“問題”煎熬著,,媽媽的焦慮不斷升級,根本無法享受陪伴孩子成長的幸福感,。如果是一個職業(yè)媽媽,,她沒有那么多時間那么多精力關注孩子,于是,,她不得不學會忽略,,在忽略孩子優(yōu)點的同時,也忽略掉了孩子的缺點,。這樣的親子關系中,,媽媽有很多緩沖的機會,,孩子有更多“喘氣”的自由空間。
那么,,爸爸呢?爸爸在哪里呢?在咨詢的時候,,往往是媽媽緊貼著孩子坐,而那個爸爸,,坐得遠遠的,,事實上在整個咨詢過程中“爸爸們”確實很少說話。生活中,,因為孩子的一切都由媽媽包辦了,,爸爸慢慢退出母子之間,成為看不見的影子,。全職媽媽的“越位”造成了爸爸們的“缺位”,,爸爸對孩子的教育基本處于“不管”狀態(tài)。等他發(fā)現(xiàn)母子倆出現(xiàn)問題了,,媽媽焦慮得要發(fā)狂,,孩子也出現(xiàn)狀況了,想介入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母子倆的“舞步”是那么緊密,,根本沒有空間讓他進入。
于是,,你看,,這些家庭是一個奇怪的系統(tǒng)。因為媽媽的全能,,造成了孩子的無能;因為媽媽“越位”,,所以丈夫樂得“缺位”;孩子是那么想擺脫媽媽的控制,但他已經(jīng)沒有力量建設自己,,讓父母放心,。于是,媽媽繼續(xù)做“全方位”的服侍者和管理者,,因為“孩子離了她不行”,。盡管知道孩子已經(jīng)出了問題,家庭需要改變,,但是每個人都不由自主地提供對方所需,,配合對方的舞步,同時用自己的舞步將對方緊緊地抓住,,面對困境束手無策,。
網(wǎng)友評論:
不是所有全職媽媽的家庭都會出問題。我愿意相信,他們應該更自由更幸福,。但是,,連我自己也迷惑,為什么這幾個個案是那么的相似?!
小編結語:所以要說的是在一個家庭的教育中爸爸是必須要參與教育的,,因為爸爸的教育比媽媽的更具有說服力,,這里給大家分析這么多,媽媽們也可以一起探討對于全職媽媽的具體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