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待孩子的粗魯行為見招拆招了。
招一:現(xiàn)場指導,,外化于行,。
有了交流原則,下一步就要實際演練,,外化于行,。一方面,通過親子推拉游戲,,以及角色置換游戲,,模擬實際環(huán)境,使伊伊熟悉交流的流程和力度;另一方面,,多帶她和小伙伴交流,,對于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提前做好防范,,并現(xiàn)場指導。比如院里突然出現(xiàn)了一個新玩具,,料想伊伊肯定會感興趣,,我于是搶先一步:“這個玩具看起來不錯,伊伊想玩嗎?” “嗯!” “那是誰的呢?” “航航弟弟的,?!?“玩前需要……” “問問航航弟弟!” 我于是帶她到航航跟前,在親自征得航航弟弟同意后,,伊伊就準備上車了,,這時,我又拉住她:“這是航航弟弟的車,,如果他想玩了呢?” “我就讓給航航弟弟,。” “嗯,,好的,,上車吧!” 后來的流程便都在預想中了。
招二:善加鼓勵,內化于心,。
孩子的情緒是不穩(wěn)定的,,只有將交流原則內化于心,獲得孩子自身認同,,才能鞏固外化于行的成果,。我的方法是及時鼓勵,每當伊伊按照交流原則,,與小伙伴們和諧相處時,,我都會向她豎起大拇指:“伊伊控制了情緒,戰(zhàn)勝了自己,,你真勇敢!”回到家后也不忘向家人夸贊一翻,,伊伊聽到后雖有點不好意思,但是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如果行為反復,,情緒失控時,我還是把她抱起,,與她共情后,,溫柔地告訴她:“伊伊這次沒忍住,下次再試試!”
招三:用共情的方式尊重孩子捍衛(wèi)權利的情緒,。
科恩博士在《游戲力2》中說:“有些情緒讓人高興,,有些讓人不高興,但情緒沒有對錯之分”,。孩子有了情緒,,首先應該尊重并接納?!芭疂h子”是沾火就著的脾氣,,而我這個“溫柔媽”恰恰善于滅火。有一次,,伊伊又對一個要靠近她物品的小朋友下了手,,我一邊握緊伊伊尚在揮舞的小拳頭,一邊向小朋友和她的家長道歉,。然后我抱著大哭的伊伊到了沒人處,,把她摟在懷里,撫摸著她顫抖的脊背,,緩緩說:“伊伊看見小朋友過來,,很緊張吧!媽媽知道你想保護自己的玩具,所以沒有忍住,?!? “嗯,,伊伊沒忍住?!币烈恋那榫w平靜了些,。 “以后要忍不住的時候,可以像媽媽這樣,,數(shù)1-2-3-4-5,,然后深呼吸試試,很好用的哦!”我沒有急著給她講道理,,而是先幫助她舒緩情緒,。
招四:通過游戲的方式打造適合孩子的交流工具。
當天晚上的親子互動時間,,我決定和她來個角色扮演,,我說:“你是伊伊,我是白天那個小朋友,?!? “好好好!”伊伊來了興致。于是她裝著在玩玩具,,我邊靠近邊嘀咕:“這個姐姐的玩具可真好看,,我好想摸摸呀!姐姐,你的這個玩具可真好看,,能借我玩一下嗎?” “不行!” “那能讓我摸摸嗎?我不拿走,。” “行,,你摸吧,。” “好,,謝謝姐姐,。”然后我恢復了媽媽身份,,對她說:“伊伊你看,小姐姐也許就是想摸一下,,不用那么緊張,,對吧?” 伊伊沒說話。第二天晚上,,我又推進了一步,,拽上了伊爸在伊伊面前表演劇目,我扮演伊伊坐在車里,,伊爸扮演一個搶玩具的小朋友,,抓著車不放還要推走。我大聲說:“這是我的車,你要用的話需要經(jīng)過我同意!” 伊爸配合地說:“我就要拿,,就要拿!” 我用力把他的手從我的車上掰開,,“你再不松手,我就對你不客氣了!”然后舉起了拳頭晃了晃,,伊爸被嚇退了,。伊伊看得很過癮,我順勢開始灌輸交流原則:“別人的東西要征得同意才能動,,自己的東西,,你有權保護,但不可以先動手,,即便動手也只能拉和推,,不能打眼睛和腦袋?!?
網(wǎng)友評論:
孩子要從小注意性格的培養(yǎng),。
小編總結:“共情+家庭游戲+現(xiàn)場指導+鼓勵”的方式,經(jīng)過三個月的不懈實踐,,現(xiàn)在的“女漢子”已經(jīng)極少出現(xiàn)伸手打人的情況,。其實,“女漢子”也好,,“熊孩子”也罷,,也許只是一個階段的代名詞,我們需要做的是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給她們無盡的愛與鼓勵,,然后溫柔的輕推,幫助他們順利度過這個階段,,最終獲得人際溝通方面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