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程,重態(tài)度,,不以結果論懲處
懲罰的目的是讓孩子知道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避免以后再犯,所以在懲罰孩子之前,我們要先了解導致錯誤行為的原因,,重點看事件發(fā)展的過程,、孩子采取的態(tài)度,而不是一味盯著結果,。然后再決定罰與不罰以及罰的程度,。
某次單元考試后的第二天,我看到小宇眼圈紅紅地來上學,,一問才知道因為考試成績下降,,他媽媽生氣了,不但訓了他,,還罰他一個星期不許出去玩,。
其實這孩子平時學習挺努力的,認真聽講,、按時完成作業(yè),,只要發(fā)現(xiàn)作業(yè)有題做錯,下課一定會自覺改正了才出去玩,。這次考試成績不理想,,純屬發(fā)揮不好,。
我認為小宇不但不應該懲罰,,還需要得到家長的寬慰和鼓勁,懲罰不僅不能提高他的學習成績,,還會讓他對學習心生恐懼,,影響學習興趣和信心。相反,,如果孩子失分的原因是寫字潦草,,就應該加罰練字;如果是計算馬虎,、抄寫遺漏,,則應該加練計算,甚至減少大運動量的游戲讓孩子靜靜心,。
在多年教學的生涯中,,我體會到家長必須堅持一個原則,只批評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的孩子,;對于付出努力沒有成功的孩子,,則應該多鼓勵、多幫助,,不苛責,。
首犯不罰,罰屢犯
年齡小的孩子對未知世界充滿好奇,勇于探索,,因缺乏某方面的知識和經(jīng)驗總是犯下無心之過,。
首次犯錯就懲罰孩子,孩子會擔心犯錯誤以及犯錯后遭到懲罰,,會讓他們變得膽小,、懦弱、無主見,,凡事都不敢去嘗試,,凡事都要征求大人的意見才敢行動,這對孩子的發(fā)展是一個大障礙,。因此,,老師和父母都應該表現(xiàn)得更寬容一些,對于首次犯錯的孩子重點是講清道理,,提醒警告,。而對于屢教不改,多次犯同樣的錯誤的孩子就必須給予適當懲罰了,,以便讓他們明確是非觀念,。
剛上學時我們班的小調皮們上下樓梯時總是閑不住,打打鬧鬧的,,甚至抓著樓梯扶手往下滑,,嚇得我一身冷汗。為此我專門召開了以校園安全為主題的班隊會,,讓小朋友們找找學校里有哪些好玩但是很危險的游戲,,說說什么游戲能玩什么不能玩,討論一下怎樣保護自己和他人的安全,。班會上我們只講道理,,不批評人,更不懲罰誰,,目的只為大家能認識到安全的重要性,,學會自我防護。但是班會之后,,誰再為了好玩不知輕重,,給自己或他人帶來危險我就絕不手軟了。
幾天后我懲罰了一個仍抱著樓梯扶手往下滑的孩子,,罰他一整天在每個課間都站在樓梯口負責安全檢查,,不許出去玩。自從罰了他以后,,我們班抱著扶梯當滑梯的現(xiàn)象絕跡了,。
悔改不罰,,罰滿不在乎
懲罰孩子的目的是要讓孩子知錯改錯。如果孩子已經(jīng)意識到自己做了傻事并后悔不已時,,我們大可先不懲罰他們,,而是觀察他們后續(xù)的行為,是否痛改全非,。如果孩子只是表面沉痛或者壓根就是滿不在乎,,抑或只是一時后悔,事后行為照舊,,就應該讓他長長記性了,。
例如,我們班有一個小淘氣,,下課時他從一個正在寫作業(yè)的同學身邊走過時,,趁人不備猛地按一下人家的頭??粗瑢W嚇了一大跳,,他覺得非常好玩。這種行為非常危險,,那位同學很可能被手持的鉛筆扎傷,。我批評小淘氣時,他卻滿不在乎,,覺得哪有那么碰巧的事,。為了有力地說服他,我上網(wǎng)找了好幾個這樣的案例,,還有視頻,、圖片,。他看到血淋漓的事實驚呆了,,真正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
好心做壞事不能懲罰
懲罰孩子要考慮動機,,不能光看結果,。受能力和經(jīng)驗的限制,孩子常會“好心”辦“壞事”,。有一次,,一個學生在幫我擦講桌時,把鼠標碰掉摔壞了,,一群孩子大驚小怪,,趕著向我報告。我走到教室時,,闖禍的孩子怯怯地看著我,。我不但沒有批評他,,還安慰他,表揚他愛勞動,,并向同學們解釋他不是故意弄壞教學設備的,,他才放松了下來。這種情況下如果批評孩子,,只會適得其反,,挫傷孩子做事的積極性。
自然教訓已足夠,,專門懲罰可減免
有的時候孩子闖禍,,帶來的結果已經(jīng)使他受到足夠的懲罰和教訓了,那么老師和家長就可以“心軟”一次,。例如,,孩子不顧父母不許翻墻的禁令,結果掉下來摔破膝蓋,,這時父母的攙扶比責罵更有效,。
罰與不罰的核心就在于,懲罰的目的是教育孩子,,幫助孩子明辨是非,,約束自己的行為。因此家長在懲罰孩子之前要弄清事情的來龍去脈,,了解孩子的情緒,、心理,想清楚什么樣的處理措施對修正孩子行為最有效,,然后再決定罰還是不罰,,罰到什么程度,用何種方式罰,。
懲罰不可濫用,,濫用懲罰會讓教育效果適得其反。同樣的,,獎勵使用不當同樣弊大于利,。
杜絕錯誤不能用獎勵的方法
獎勵是用來肯定正確良好的行為的,不能用來杜絕錯誤行為,。有的家長面對孩子的胡鬧,,往往會利用給好處的方式調動孩子的積極性。
例如,,“你先別鬧了,,你不鬧的話,媽媽就給你一塊糖,?!薄澳惆炎约旱臅帐罢R,,等一下我給你買冰淇淋吃?!薄跋葘懲曜鳂I(yè)再去玩,,聽話,寫得好媽媽給你5元錢”等等,。
家長通過這些許諾確實能暫時發(fā)揮積極作用,,孩子在得到家長的許諾后,確實能表現(xiàn)好一些,,但是,,這樣做本質上卻在傳達一種錯誤的認知,在給孩子做負面暗示:如果你想得到獎勵,,可以先干點壞事,,引起家長的注意,然后只要表現(xiàn)好一點就可以得到獎勵了,。而且這種事先許諾式的表揚獎勵,,用多了會使得孩子變得非常功利,學與不學,、干與不干,,取決于有利無利、利大還是利小,。這種環(huán)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任性且缺乏責任心,,遇事講條件,見利行事,。
像這種本來就應該做到并且能夠做到的事,,萬萬不可濫用獎勵。只有當一個孩子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壞毛病,,扭轉困難時,,家長可以用適當?shù)目隙ê酮剟顜椭⒆用鎸μ魬?zhàn),付出努力,,堅持到底,,克服自身弱點,。
我教的班里有一個小孩,,由于父母在外地工作顧不上管他,他養(yǎng)成了不寫家庭作業(yè)的壞毛病,。后來他爸爸調回本市,,痛下決心要修正他這個毛病。爺倆定下目標,,如果孩子能堅持一個月按時,、保質保量地完成作業(yè),,放假就帶他去野營。戰(zhàn)勝貪玩兒的欲望,、克服惰性,,約束自己的行為長達一個月,這對他而言是很具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這個獎勵是積極正面的,,父親是在告訴孩子:有付出就有回報,只要堅持就能戰(zhàn)勝懶惰和貪玩,。
自我動力十足時不需要外部獎勵
當孩子對于某個科目或活動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喜愛,,或者已經(jīng)具有進取心并表現(xiàn)突出時,家長如果給予過多的表揚和獎勵,,反而會削弱孩子的興趣和上進心,。
我教過一個非常喜歡踢足球的孩子,教練說他能吃苦,、有拼勁,、是個好苗子。他的自覺源自對足球的熱愛和成就感,,并不需要家長過多的表揚和物質上的獎勵,,只要獲得大人的認可就足夠了。而如果這時家長還說:“兒子,,你真棒,!進球了我獎你10元錢!”這樣的功利性獎勵多了,,反而會使孩子的目標發(fā)生偏移,,對踢球的興趣逐漸變味,一旦獎勵消失,,孩子就不愿意去踢球了,。
好在這個孩子的媽媽十分懂得巧妙利用孩子對足球的狂熱,把踢球當成一種獎勵,,讓它成為其他科目學習的動力,。他這樣對孩子說:“每天踢球,復習和寫作業(yè)的時間就少了,,有可能會影響學習,。”然后讓孩子自己想辦法,,怎么做到既能踢球,,又不會影響學習成績。于是孩子向媽媽保證平時一定抓緊時間,、提高效率,,上課認真聽,,作業(yè)抽時間完成且保證質量不下降。如果學習不努力,,成績下滑,,就停上足球課。在這個他愛極了的巨大獎勵之下,,他的學習不但沒有受到影響,,反而成績越來越好了。
網(wǎng)友評論:
不應該過多的對孩子進行批評教育,,否則會起到負面作用,,批評一定要講究方法。
小編結語:罰與不罰的核心就在于,,懲罰的目的是教育孩子,,幫助孩子明辨是非,約束自己的行為,。因此家長在懲罰孩子之前要弄清事情的來龍去脈,,了解孩子的情緒、心理,,想清楚什么樣的處理措施對修正孩子行為最有效,,然后再決定罰還是不罰,罰到什么程度,,用何種方式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