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該怎樣與孩子交流溝通,如何引導(dǎo)孩子的性格,、價值觀等健康成長?下面這四句話很可能決定孩子一生,,家長一定要慎重。
有這樣4句話,,最好不要說
“你真是個沒用的孩子!”
和孩子開玩笑,,看起來是一個不錯的開發(fā)他幽默能力的好方法,,但是諸如“你又忘記了擰緊瓶蓋,,你是不是沒腦子啊,!”這樣的“玩笑”,卻很可能讓孩子感到受傷或者氣餒,。盡管有些父母想,,這樣嘲笑一下孩子,,也許會對他將來承受更多人際關(guān)系的復(fù)雜會有幫助--他會因為有過這樣的“訓(xùn)練”而變得“堅強”!這是錯誤的,。作為孩子的父母,你的任務(wù)是愛他,、支持他、幫助他,、教導(dǎo)他,,而不是應(yīng)該把這種裝腔作勢的“挫折訓(xùn)練”隱藏在“玩笑”里。如果心里并不是真心覺得他很蠢很沒用,,那就請你不要那么說。
“這像是你這么大的孩子做的事兒嗎,!”
當(dāng)一個5歲的孩子因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而哭,,或者一個4歲的孩子拒絕在公共汽車上老老實實地坐著的時候,他其實就是在做他這個年齡的孩子“應(yīng)該”做的事兒,。當(dāng)然,如果孩子表現(xiàn)得更加地成熟,、懂事、得體,,父母會十分滿意和高興,,但當(dāng)你要求他“合理”時,,你實際上是在沒有弄清楚為什么他會出現(xiàn)這樣“不合理”的行為的原因之前,就說出了這樣帶有責(zé)備性質(zhì)的話,。這時,你真正關(guān)心的,,其實是孩子帶給你的影響(讓你尷尬或者難堪),。真正地去關(guān)心他的感受,,理解他并給他以足夠的體恤和同情——他是不是因為覺得呆在這里很煩悶?或者他餓了?
“別跑!你會摔跟頭的,!”
也許父母自己認(rèn)為自己的關(guān)心和提醒簡直是無微不至了,可你的這種警示其實在告訴他“我已經(jīng)預(yù)見了你會摔跟頭的”--這會讓孩子覺得很沮喪,,他越努力(想做得更好)越會遭遇失敗(“跑了就會摔跟頭”)!其實你可以叮囑他“把鞋帶系好了再出去玩兒”,,這時你談?wù)摰氖撬男樱茄b備的準(zhǔn)備,,而不是孩子的“無能”。而且,,你越想警告不要發(fā)生什么事情,孩子往往越會忽視你的提醒,,因為他覺得,,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說什么,!
“你怎么就不能像人家家孩子一樣啊,!”
這種把孩子與別人比較的方式,最直接能達到的效果就是,,讓孩子自己覺得像個二等公民,同時加劇他與其他人的對立情緒,。也許父母是想通過這種比較讓孩子能更聽話或者更努力地學(xué)習(xí),但它除了會降低孩子的自信之外,,不會有更好的效果了。你越是說他不行,,他就會越覺得自己不行,。父母要相信孩子的力量,,同時也要正視孩子的弱點。引導(dǎo)孩子關(guān)注自己的行為,,發(fā)揚或改進,才是正確之道,。
那么何種交流方法是適合的呢,?如果我們嘗試改變一下與孩子交流的方式,,或許他就會變得“聽話”多了,“懂事”多了,。一般來說,孩子會喜歡以下的方式:
1.共情的方式
孩子雖然小,但是他跟我們成人一樣需要理解,。因此,,表達我們對他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以上面看電視的實例為例,,如果我們不是強行制止孩子看電視,而是先表達我們對他迫切想看動畫片的這種心情的理解,,那么事情就不會那么糟糕了?!皨寢屩溃闾貏e想看完這個動畫片再吃飯對不對,?這么好看的動畫片,錯過了真是太可惜了,。不過,,飯菜涼了,,吃了肚子會痛的,,肚子痛是不是也很難受呀?再說,,看動畫片時間太長了,眼睛壞了,,以后想看都看不了哦!你看,,像媽媽這樣,如果我看不見,,我就找不到我家寶寶了。我家寶寶在這邊吧,?不對,我摸到的是沙發(fā),!在這邊吧?還不對,,我摸到的是茶幾!天啦,,如果看不見,那太可怕了,!呀,可別把我們的眼睛看壞了,,趕緊吃飯去吧!”給他一個臺階下,,他自己也許就會放棄看電視,,自動跑去吃飯去了,。
2.順勢誘導(dǎo)的方式
孩子是最現(xiàn)實的,,他只關(guān)注他當(dāng)下正感興趣的事情,所以如果強心阻止他,,他就會很難別過勁兒來。當(dāng)我們的要求跟孩子的欲望發(fā)生沖突的時候,,我們可以采取相對比較柔性的方式順著他的期望走一走,,然后再幫助他轉(zhuǎn)彎。比如孩子特別喜歡吃糖,,見到糖就邁不開步,這時候強行搶下他手中的糖果可能就會讓他哭鬧不休,,最終不可收拾。不如干脆就把糖剝了給他,,并且順著他的想法來說說這個事:“吃吧吃吧,,糖多甜,,多好吃啊,!吃了糖,牙就壞了,,然后我們就要去醫(yī)院看醫(yī)生,醫(yī)生呢,,就會拿一把大鉗子,,使勁地把我們的牙拔掉,哇,,天啦,拔牙可痛了,。你還記得那本《鱷魚怕怕牙醫(yī)怕怕》嗎?鱷魚去拔牙的時候是不是嚇壞了,?”
3.體驗自然后果的方式
沒有比親身體驗更能說服孩子的了。很多時候,,我們把不能做某個事情的道理說得明明白白的了,可孩子還是不聽,。這時候,,過多的說教是毫無意義的,,不如干脆停止說教。他想要那么做,,沒有關(guān)系,只要沒有危險,,讓他自己去體驗一下這么做的后果好了。比如孩子一到吃飯時間就不好好吃飯,,逼著他吃是沒有用的,這時候,,我們不妨問問他,確認(rèn)一下他是否真的不想吃了,,如果他確實不想吃了,那就什么都不要說了,,征詢過他的意見之后,直接把飯菜撤了,并且兩餐之間一定什么都不要給他吃,,堅持等到下一頓再吃。當(dāng)然,,下一頓吃飯的時間可以比平時略微提前一點。孩子餓一頓兩頓,,不會餓出毛病來的。一旦他體驗到挨餓的感覺,,以后吃飯,他就不會邊吃邊玩,,或者隨便吃幾口,等著兩餐之間吃零食了,。
4.靈活變通的方式
同一件事情,我們常常能找到很多別的方式來變通處理,,不一定非要一根筋地堅持到底。換一種方式,,孩子一直對抗的行為可能就會被消除,,甚至還可能非常癡迷地愛上這種方式,。于是,父母和孩子之間,,無需“戰(zhàn)爭”就可以和平過渡了。比如,孩子推著他的小汽車到處跑,,甚至把小汽車開到餐桌上去了,結(jié)果把餐桌上裝了調(diào)料的小碗打翻了,,弄得滿手都是調(diào)料,。媽媽想要他去洗手,,可他就是不肯去,非要堅持開小汽車玩,。如果媽媽強制他,,他肯定不高興,,不如就換一種方式,讓他乖乖巧巧去洗手:“帶著你的小汽車去洗手吧,!看看你的小汽車能不能在水池里浮起來好不好?”這么一說,,孩子肯定會對媽媽的這個提議感興趣,于是,,為了滿足他的好奇心,他就會跑去洗手,,在水池里玩他的小汽車,而媽媽也無需呵斥他,,就可以很順利地把這個問題給解決了,。
網(wǎng)友評論:
當(dāng)孩子5歲的時候,,他很喜歡爸媽擁抱或者是逗玩,。當(dāng)你拍打他們肩膀,玩他們頭發(fā)或者為他們豎起大拇指的時候,,他們都會為之感到高興。而當(dāng)小朋友進學(xué)校的時候,,你在后面微笑著跟他揮手告別,,能讓他感到爸爸媽媽很在乎自己,。
小編結(jié)語:家長該怎樣與孩子交流溝通,如何引導(dǎo)孩子的性格、價值觀等健康成長,?這四句話很可能決定孩子一生,家長一定要慎重,,抓住成長的黃金時期,讓孩子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