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巖女士家有1歲的小寶寶。自從家里安上無線網(wǎng)絡,,孫巖和老公總?cè)滩蛔〈蜷_手機刷微博,、玩微信,,臥室里、馬桶上甚至看電視時也“機”不離手,。孫 巖說,,孩子在邊上鬧騰,自己覺得無聊,,也忍不住抱著手機上網(wǎng)玩,,喂著奶她覺得無聊,也總惦記著玩手機,,漸漸地,,孩子似乎也對手機產(chǎn)生興趣,看到父母玩手機 就爬過去拼命搶,,竟然學會了用手指在屏幕上滑來滑去,。
孫巖坦稱,玩手機時孩子來搶,,自己通常會表現(xiàn)得不耐煩,,過后想起來挺后悔。其實,,父母患手機依賴癥對孩子的影響遠不止于此,。
郭公社說,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時候玩手機其實是一種“冷暴力”,,是對孩子感情上的冷漠,,當孩子有溝通欲望的時候,父母只顧玩手機,,孩子就有被忽略 的感覺,,甚至認為在父母眼中,自己沒有手機重要,。為了彌補這種傷害,,孩子可能以哭鬧、亂砸東西等的方式吸引父母的注意,,也可能用玩手機,、打游戲等方式來自 娛自樂。
拉德斯基等人的研究也顯示,,當父母花更多時間關(guān)注手機時,,多數(shù)孩子變得焦躁不安,并試圖通過自己的行為引起父母注意,,不過也有孩子“自娛自樂” 的個例,。英國《每日郵報》10日援引拉德斯基的話報道:“當看護者將精力高度集中于自己手中的設備時,就會忽視孩子,或是減少與孩子的互動,?!倍⒆釉谧? 娛自樂時,他們中相當比例的人也會分心關(guān)注父母的舉動,,以及想知道父母使用手機的原因,。
“很多父母都沒有認識到與孩子溝通交流的重要性,真正的溝通不是特意的,,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覺進行的?!惫缯f,,“單純呆在一起但不去關(guān)注孩子,并不是真正的陪伴,,家長要注意多和孩子一起玩游戲,,或者外出游玩參加活動?!?
如何擺脫手機依賴?
為了擺脫對手機的依賴,,首先要改變認知。心理醫(yī)生認為,,手機和網(wǎng)絡只是社交的一個虛擬手段而已,,跟朋友見面聊天、與朋友相約運動等其他的社交方法,,可以增進彼此的情誼,,改變自己的生活圈。
心理醫(yī)生提供了幾條小建議,,被手機依賴癥困擾的讀者不妨試試:
關(guān)鍵在于找到生活重心,,從充實自己的生活開始,盡量避免把心思集中在手機上,。要多在現(xiàn)實生活中積極與人交流,,可以多參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動,如聽音樂,、郊游,、健身等,盡量通過增加生活情趣和多樣化的娛樂活動釋放壓力,,生活豐富多彩了,。
建議通過自我約束逐漸減少不必要使用手機的次數(shù),嘗試著離手機遠一點,。例如,,在坐長途車或者公交車的時候,很多人上車第一件事就是掏出手機來玩,其實可以帶一本書,、報紙或者雜志上車,,在車上靜下心來,看看書報,,欣賞車外的風景,,放松一下身心。
嘗試出門不隨身攜帶充電寶,,由于智能機耗電較快,,這樣就可以逼著自己減少手機上網(wǎng)的時間,是個很有效的辦法,。甚至可以為自己換一個非智能手機,,功能單一、無復雜操作,,對手機依賴的毛病或許慢慢就沒有了,。
對于中小學生,由于中小學生的自制能力還不夠強,,家長們最好不要給孩子買功能太多的手機,,最好就是只能簡單地接打電話,收發(fā)短信的手機,,這樣可以人為地減少孩子對手機的依賴,,在一定程度上削減了手機對孩子們的影響。
家長“手機病”容易“傳染”給子女
調(diào)查中了解到,,家長們對孩子沉溺玩手機的危害非常認同,,主要是擔心會影響學習,引發(fā)視力和駝背等,。這一點,,在“您對孩子玩手機持什么態(tài)度?”這一問題上有直觀的顯示:96%的家長表示反對,其余則認為無所謂,。
不過,,當問到“您喜歡玩手機嗎?”,65%的家長表示喜歡,,而他們的子女喜歡玩手機的比例則高達62.6%,,子女使用手機玩游戲的占58%,看動漫的占19%,,其余的23%才是用來查資料和通過班級QQ群和老師聯(lián)系,。
這個結(jié)果說明,多數(shù)家長的“手機病”已經(jīng)“傳染”給了子女,,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親子時間為何成了“手機病”的重災區(qū)
一家人一起吃晚飯,陪孩子做作業(yè)和外出,為何會變成家長玩手機出現(xiàn)得最多的時間段?武漢晚報記者在對家長的調(diào)查中,,家長們給出了各自的理由,。
理由一:家長緩解工作壓力
武漢市南湖中學初二學生小萬在父親沉溺玩手機時,曾對父親提出質(zhì)問,。結(jié)果父親的回答是:“我每天辛苦上班賺錢,,供你吃、供你喝,,自己放松一下都不行啊?”
在接受訪問的家長群里,,許多人把放松作為玩手機最主要的原因。
家長“點點紅星”說,,作為上班族,,工作期間壓力很大,不可能在領(lǐng)導眼皮子底下玩手機,,回到家里和家人一起,,情緒放松了,,吃吃飯,,沙發(fā)上坐一坐,在手機上看看笑話段子,,了解下國內(nèi)外的新聞,,一兩個小時很快就過去了,自然而然就忽略了和孩子的溝通,。
理由二:親子之間缺乏交流話題
“陪孩子一起的時候能做些什么呢?除了監(jiān)督他們做作業(yè),,負責他們的生活,似乎也沒有更好的內(nèi)容了,,只能低頭玩手機,。”武昌的家長萬女士是中學老師,,兒子就在自己任教的學校讀初三,,手機問題同樣也讓她非常苦惱 ,。
萬女士說,,其實,孩子越大,,家長的視野就越來越窄,,主要就只盯著學習成績,親子之間沒有很多可以交流的話題,,更缺少可以一起參與都有共同興趣的活動,。
理由三:認為親子關(guān)系更容易修補
家長李俠對自己的“手機病”總結(jié)原因:任何人沉溺玩手機都會影響很多方面,多數(shù)都是負面的,只是做父母的常常會無意識地最先犧牲掉親子關(guān)系,,因為這方面的損失短期內(nèi)不會立刻顯現(xiàn),,和子女的關(guān)系相對其他方面也顯得更容易修補。
網(wǎng)友評論:
專家建議,,如果對手機依賴過于嚴重,,可以考慮去看心理醫(yī)生,以免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小編結(jié)語:心理學家認為,,在家庭教育中,長期遭受冷漠的孩子容易產(chǎn)生孤僻性格,,不愿和別人交流溝通,,心理不能健康地發(fā)展;孩子也會在潛移默化中變得很冷漠,對他人也是漠不關(guān)心,,甚至有可能成為冷暴力這個“接力棒”的傳遞者,,尤其是他們在處理自己家庭問題時也可能出現(xiàn)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