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姿態(tài):教育孩子時,,永遠居高臨下
孩子拿著裝鹽的瓶子,,一抖一抖地往菜里撒鹽,一不小心瓶蓋開了,,直接往菜里倒了一堆,。媽媽從廚房出來,,剛好看到這景象,不由分說地給了孩子屁股一巴掌,,指著孩子氣呼呼地說:“你手咋這么賤呢?一會兒沒看見,,你就給我找事兒!”
孩子捂著屁股,,委屈又不敢哭,,其實,,他剛才嘗了一口菜,,發(fā)現(xiàn)媽媽忘放鹽了。孩子本想幫個忙,,沒想到招來這么一頓……(沒錯,,這倒霉孩子就是優(yōu)爸,哈哈)生活中,,家長們總是習慣性地剝奪了孩子辯解的機會,,取而代之的是不由分說的責罵。但是,,孩子除了淘氣之外,可能還有其他的心理動機,,有些甚至是為爸爸媽媽著想,,只不過好心辦了壞事而已。良好的親子關(guān)系,,從來都是建立在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公平對話基礎(chǔ)上的,,別讓你居高臨下的姿態(tài),,把孩子從你身邊越推越遠!
2. 情緒:經(jīng)常把工作煩惱帶回家
公司部門調(diào)整,新來的女同事調(diào)到了更好的部門,,而媽媽則繼續(xù)留在原處,。下班一回家,媽媽就忍不住跟爸爸嘮叨開了:“這年頭,,真是小人難防啊!趙娟一個新來的,,憑什么比我們先調(diào)走?誰不知道她給領(lǐng)導送禮呀,說不定還獻身了呢,。哼,,狐貍精!” 我們總是習慣在工作中耗光自己的耐心和好心情,然后帶著怨氣回家,,然后一通發(fā)泄和嘮叨,。但是,負面情緒具有很強的傳染性,,會讓孩子慢慢地和你一樣,,對學習、朋友充滿不滿和怨憤,,心態(tài)也變得不夠包容,、寬和。
3. 付出感:讓孩子充滿愧疚
兒子犯了點錯,,在被爸爸教訓的時候,,頂了一句嘴。爸爸頓時火氣更大了:“你有什么資格頂嘴!我供你吃,,供你喝,,難道養(yǎng)了個白眼狼嗎?你對得起我跟你媽么?” 在中國的傳統(tǒng)觀念里,一直有“養(yǎng)兒防老”的說法,,也就是說,,我們養(yǎng)孩子是追求回報的,有一定功利性的目的,。讓孩子體會父母辛勞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從小就讓孩子幫忙干家務等;但是,一直把“我們辛苦都是為了你”“你對得起誰”這樣的話掛在嘴邊,,其實效果很差,,容易讓孩子充滿愧疚感,、壓抑感,最終滋生逆反情緒,。
4. 家庭關(guān)系:在孩子面前詆毀家庭成員
奶奶從鄉(xiāng)下進城,,幫忙看了幾天孩子,媽媽就各種看不順眼,,生怕把孩子帶壞了,,于是偷偷跟孩子說:“別亂聽你奶奶那一套,她教的都是些什么呀,,老封建!”(當然,,也有老人私下詆毀兒媳婦的) 婆媳矛盾,是個很難解開的心結(jié),,有時候很難評論誰是誰非,。
但無論你們之間的關(guān)系怎樣,有一個底線不能碰觸,,那就是:別當著孩子的面詆毀對方!你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學習的榜樣,,不管對錯,,孩子都會去模仿。你對老人大吼大叫,、私下詆毀的那種態(tài)度,,孩子早晚會學會,以后很可能會用來對付你!所以,,大人之間的矛盾,,大人私下解決,別牽連上孩子!
5. 生活:自己過得節(jié)儉,,卻讓孩子大手大腳花錢
很多家庭并不是多么富裕,,卻對孩子的各種欲望有求必應:爸媽工資都3000出頭,卻頂著巨大的經(jīng)濟壓力送孩子去昂貴的私立學校;爸媽都用著老舊的諾基亞,,卻認同給孩子買5000多的蘋果…… 有些爸媽覺得“再苦不能苦孩子”,,但現(xiàn)實是,越不讓孩子吃點苦,,孩子越容易變成“白眼狼”!
在一味的寵愛中,,孩子根本學不到感恩,相反,,他會變得虛榮,、自私、攀比,。所以,,什么樣的家庭水平,,就讓孩子接受什么樣的生活,所謂的“窮養(yǎng)”“富養(yǎng)”,,指的不是金錢,,而是精神!
6. 虛榮心:家長從來不認錯
兒子聞見在客廳里聞見了煙味,假裝神秘地對爸爸說:“你不是說戒煙了么,,怎么有偷抽呀?小心我告訴媽媽去!” 爸爸很不耐煩地說:“你一邊去,,小孩知道什么!作業(yè)寫完了嗎?光在這貧嘴……”
對于很多家長來說,跟孩子認個錯很難!其實仔細想想,,做了就錯了唄,,認個錯有不會讓你威信掃地。相反,,認真,、誠懇的認錯態(tài)度,反而會讓家長在孩子心中變得更親和,、更人性,、更具有威信!
7. 教子:翻舊賬,揪住孩子小辮子不放
媽媽下班一進家,,就看見女兒在看電視,,心里那個氣,不問青紅皂白對著女兒就是一頓訓:“又看電視,,作業(yè)一點沒寫呢吧?瞧你這點自覺性,,以后能有什么出息!” 女兒委屈地說:“是老師讓我們回家看新聞的,還讓我們看完寫個300字短文……” 媽媽更生氣了:“你還嘴硬,,這次是作業(yè),,那以前呢?哪次不是看完電視才寫作業(yè),沒記性……”
法律都不會因一條罪過而重復地處罰犯人,,為什么家長老喜歡揪著孩子小辮子不放呢?孩子以前犯的錯,,你肯定批評過了,孩子也認錯了,,難帶這事兒就沒玩了么?孩子這次雖然做的還是不夠好,,但他心里已經(jīng)有改變的意向了,而翻舊賬,,無疑是一盆冷水,,狠狠地澆滅了孩子“改過自新”的積極性。
8.吃飯:倒胃口的“餐桌教育”
輕松愉悅的進餐環(huán)境,,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保證,,而爸媽在飯桌上又是問成績、又是絮叨孩子的缺點,,會讓一場晚餐變得糟糕無比,,久而久之,,孩子對跟家人一起吃飯簡直沒什么好感,甚至會引發(fā)一些心理問題,。
9. 家務:拒絕孩子的熱心
幫助媽媽在炒菜時,,有人敲門,媽媽趕緊去開門了,。在寫作業(yè)的孩子看見了,,怕糊了過,就跑到廚房幫著翻菜,,一不小心翻出來一些,。媽媽回來時,沒好氣地說:“怎么哪都有你一腿?趕緊寫作業(yè)去,,別給我添亂……”
做家務這些事,,孩子一開始肯定不在行,犯些低級失誤在所難免,,但是,,你要看到孩子想為家庭出點力的熱心啊,這是很寶貴的!如果你總喜歡給孩子的人心潑冷水,,那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不愿主動幫你,,你以后可別怪孩子不懂得替你分憂。
網(wǎng)友評論:
真的太對了,,這些問題幾乎都是家長容易犯錯的,,一定要注意,。
小編結(jié)語:家長教育孩子,,永遠是一個正在進行的話題,重要的就是家長如何教育孩子,,父母的這幾種言行,,其實偶爾都會有,你可能覺得沒什么,,但是對孩子來說,,卻覺得我心里受了莫大的委屈,我不是想犯錯,,只是不小心了,,所以,家長一定要了解孩子的內(nèi)心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