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有時會無形中做了一些讓寶寶恐慌的事情而不自知。如果寶寶長期處在這樣的不安恐懼中,,對寶寶的心理健康發(fā)展有很大的影響,。以下8件事均是孩子最怕父母做的事情,作為家長的你,,做過哪幾件?
1,、當孩子面吵架
家長不要以為寶寶年紀小,當著他的面說什么,、做什么對寶寶不會有影響,。其實寶寶對于父母的言行舉止都是看在眼里,放在心里,。如果家庭不和諧,,父母經(jīng)常吵架,甚至大打出手,,孩子的日子過得擔驚受怕的,,很可能會在他脆弱的心靈里留下陰影;有些父母言語不和就持續(xù)冷戰(zhàn),孩子能夠感受到父母之間一觸即發(fā)的情緒,,家庭氣氛長期壓抑,,孩子很可能會變得孤僻、冷漠,,孩子很容易有心理疾病,。
所以爸媽盡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如果逼不得已事后也應該在寶寶面前拉鉤和好,。爸媽也要及時地撫慰寶寶的情緒,,蹲下來和寶寶好好溝通,請求寶寶原諒父母的一時沖動,,讓寶寶知道無論如何父母都是愛他的,。爸媽也應該鼓勵寶寶將心里的感受說出來,,以防憋在心里留下陰影。
2,、問孩子離婚后跟誰過
很多家長喜歡開玩笑問寶寶如果爸媽離婚了寶寶想要跟誰?或許爸媽只是好奇心一下寶寶和誰比較親一點,,但卻沒有想到這個問題給寶寶帶來的恐懼。因為寶寶他是缺乏判斷力的,,他不會意識到這只是一個玩笑!他呆若木雞地愣在那里,,不是在思考要怎么回答這個問題,只是他被震驚到了,。
若寶寶年紀稍大,,有一定的判斷力,爸媽可以拿寶寶來開玩笑,,因為那時候他是懂得區(qū)分爸媽是認真的還是在玩的,。但如果你家寶寶年紀還小,小編還是認為家長不要隨便問離婚后跟誰,、或者爸媽一起掉到河里你會救誰這樣兩難的問題,,因為這些畫面有可能會根植在寶寶年幼的小心靈中哦!
3、自己的委屈發(fā)泄在孩子身上
楊瀾在談子女教育時說過,,不要做情緒化的媽媽,。或許成人的世界有眾多不愉快的事情,,但是你的寶寶是無辜的,,他不是你的“出氣筒”,不要把你生活的不滿發(fā)泄在你孩子的身上,。家長的這種做法是一種錯誤示范,,讓孩子覺得以后只要有不愉快的事情,就可以向他人盡情發(fā)泄不必控制情緒,,孩子這樣會漸漸不懂得換位思考,,理解他人的感受。
因此家長無論遇到什么事情,,都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因為你的言行舉止孩子都看在眼里。家長要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采取積極的態(tài)度排解消極的情緒,,不要把氣隨便發(fā)泄在他人身上,鼓勵寶寶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傾訴出來,,或者適當?shù)剞D(zhuǎn)移注意力,,讓寶寶學會做情緒的主人。
4,、動輒斥責,、打罵孩子
部分家長的脾氣火爆,,動輒便斥責、大罵孩子,。家庭暴力對孩子有這深遠的負面影響,,長期如此孩子容易消極自卑、怯懦,、反叛,、甚至暴力傾向。無論孩子怎樣大哭大叫使你煩躁,,父母都不要對孩子大吼大叫,,這不但不能解決問題,還會加重孩子的心理壓力,,以致哭鬧更厲害。
家長應保持平靜,,可以嚴肅地看著他的眼睛,,讓孩子感受到你堅持的態(tài)度;如果你也覺得有點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最好采取冷處理,,不理睬或者把孩子單獨放到一間房子里去反省,,讓他獨自待上一兩分鐘,他會慢慢安靜下來,。
5,、諷刺、挖苦孩子的缺點
家長諷刺挖苦孩子的缺點,,有時可能是出于“恨鐵不成鋼”的思想,,想讓孩子多注意改正。出發(fā)點是好的但方式用錯了,,孩子自尊心才在形成階段,,如果家長一味地數(shù)落打擊,只會讓孩子感覺自卑,,同時會認為父母不愛自己而缺乏安全感,。
家長應該多進行賞識教育,細心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點,,對孩子的點滴進步給予充分的肯定與熱情的鼓勵,,即使孩子做錯了事,家長也可以從中找到閃光點,,鼓勵孩子改正缺點,。家長也應該教孩子學會自我賞識,關(guān)注自己的點滴進步而不是盲目地和其他人比較,。
網(wǎng)友評論:
日常生活中家長也應多主動和孩子溝通交流,,了解孩子的內(nèi)心和他表達情感的方式,,關(guān)注孩子的成長。
小編結(jié)語:所以家長不妨先放下你的懷疑,,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了解事情,,如果你能察覺到孩子是不誠實有所隱瞞的,你可以婉轉(zhuǎn)地說出來,,繼而教育他,。相信但不盡信,家長學會觀察,,如果發(fā)現(xiàn)孩子言行不一致,,先嘗試去了解孩子背后的原因,然后再及時糾正孩子的錯誤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