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第二門語言能夠發(fā)展孩子的思維能力,。學了一門外語后,,孩子在用母語學習的時候能夠?qū)λ鶎W知識進行遷移,但如果過早地要求孩子學外語,,將會干擾孩子認知學習能力的發(fā)展,。因此,過早學外語會給孩子的發(fā)育帶來不利影響,。雙語教學的優(yōu)點雖然很明顯,,但也有與之相伴的缺點。
上海一個家庭“造”出了一個“語言天才”,,由于父母和祖母各說不同的語言(英語,、普通話、上海話),,最后孩子能熟練地說這三種話,。
然而,這位不幸的“幸運兒”,,在進入幼兒園之后,,潛藏的問題開始露出了冰山一角。在不知選用何種語言跟別的孩子交流的情況下,,他選擇了閉口——拒絕跟同學說話,,拒絕跟老師交流?;氐郊依镆彩侨绱?,只允許家人說某一種語言,否則就大發(fā)雷霆,。
怎樣正確地教孩子學習外語呢?
方法一:培養(yǎng)孩子學習外語的興趣,。
處于3~6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學習第二種語言幾乎跟學母語一樣容易,家長需要做的就是培養(yǎng)孩 子學習外語的興趣,,并讓孩子初步具備進行簡單日常交流的語言應用能力,。孩子學外語重點是積累大量聽的經(jīng)驗,在此基礎上初步發(fā)展口頭表達能力,,而字母的背 誦,、單詞的拼寫、句式的強記不應成為學習的主要內(nèi)容,。這個年齡的孩子是不適宜系統(tǒng)學習外語的,,要系統(tǒng)地學習一門外語的語音語言規(guī)律,,由側(cè)重聽說轉(zhuǎn)向聽說讀 寫并重需在孩子7歲之后進行。
另外,,家長應當保持足夠的清醒和耐心,,容忍孩子的沉默,接受孩子的延遲模仿行為,,不要從一開始就催促或強迫孩子“說”或“寫”,,以免挫傷孩子的學習積極性,把外語的學習當成苦差,、負擔,。
方法二:幫助孩子建立起第二種語言的基本概念,。
如果孩子沒有建立第二種語言的基本概念,,那么他到了少年或成年時都可能使用母語的發(fā)音來學習 第二種語言,這樣學習不僅孩子會毫無趣味,,更不能達到很好的學習效果,。因此,不能用“母語般的方式”教孩子學一種外語,,要與孩子正確,、流暢地說外語,才能 幫助孩子建立起第二種語言的基本概念,。
方法三:把外語學習與孩子的日常生活,、游戲活動結合起來。
學齡前的孩子學習外語無須像小學生一般正式上課,,只需將孩子的外語學習與日常生活和游戲活動 結合起來,,與孩子經(jīng)常自然、準確,、流利地說第二種語言就夠了,。家長要注意,孩子外語學習的內(nèi)容要是他感興趣的,、熟悉的,,例如畫畫、過家家,、吃冷飲等,,學習 的過程要能充分調(diào)動孩子的視覺、聽覺和身體活動,。
總之,,在早期教育中,家長要讓孩子在適宜的年齡學外語,,同時還應循序漸進地教孩子,,掌握外語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上,,而不是讓孩子囫圇吞棗或?qū)⒆訌娦泄噍敗?
學好中文要大量閱讀,可讀這些書叫閱讀嗎?
有位高中國文老師站起來告訴我,,現(xiàn)在的學生只看漫畫,,根本不看其他書。這點令我更憂心,。如果到了高中還只看漫畫,,那就更不應該再給他們看漫畫書了。學生不是要討好,,而是要教育,,為人師長父母者必須想辦法引導他們看文字。21世紀是e世紀,,什么信息都用電子信箱在傳遞,,如果無法快速、正確地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意思,,難道以后我們要用漫畫治國不成?連在學校里看的都是血腥,、色情漫畫時,我們又怎樣去要求他們的心理健康?如何要求他們的品德教育?
從高中老師選出來的書,,以及高中生對粗俗低下漫畫書的趨之若鶩,,我認為我們現(xiàn)在正處在一個快速向下沉淪的旋渦上,如果再不重視學生的品德教育,,滅頂指日可待,。
臺灣一向是考試領導教學,上面政策不動,,下面再怎么努力推動都沒有用;而且臺灣有個錯誤的觀念,,以為念理工科的就不需要中文。
更可怕的是認為中文不重要的觀念,,使得現(xiàn)在不但學生中文水平低下,,連老師的中文水平也高明不到哪里去。假如老師的水平都不好,,又如何去要求學生呢?所以我一直認為提升老師的水平是教育的第一要務,。老師必須多看、多讀,、多寫,,也就是歐陽修所謂的“三多”——多看、多做,、多思量,。做學問的方式其實是相通的。
有人或許會說,現(xiàn)在是地球村,、國際化的時代,,學中文不如去學英文,我認為這個觀念是不對的,。第二語言的學習是建立在第一語言的架構上的,,而且我們有這么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中文不好,,不能欣賞古人智慧的結晶實在太可惜了,。
我曾遇見一位來師大學中文的印度尼西亞華僑學生,他的錢只夠在臺灣學8個月,,就必須回印度尼西亞去打工,,存夠了錢再來學?!岸Y失而求諸野”,,海外的華僑青年打工存錢來學中文,而我們自己的大學生連《石頭記》(《紅樓夢》)是什么都不知道,,還跟我說他不是念地質(zhì)學的,,不需要看。
現(xiàn)在學生的中文程度已經(jīng)低落到了不可忽視的地步,。有些初中生居然不知道什么叫動詞:他們認為“電風扇”是動詞,因為它會動;“人”也是動詞,,因為人也會動,。文字認同是民族團結的要素,也是保存和傳遞先人智慧的憑借,。如何讓我們的下一代也能夠了解及欣賞中華文化之美,,從而發(fā)展出使用漢字的自尊和自信,是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
網(wǎng)友評論:
兒童學習母語,,就好像一張白紙沒有任何字跡,在白紙上寫畫什么就是什么,,而成人學習英語時,,很容易受自己母語的影響,總是把英語和自己的母語進行比較,。所以學習語言應是越早越好,。
小編結語:學習年齡提前不是問題,關鍵是處理好外語與母語學習的關系,。拋開英文教材,,孩子們大量面對的是母語環(huán)境,只要母語的文化精髓不丟,,母語與外語學習就不沖突,。同時,,在教學中要從孩子的興趣出發(fā),因勢利導,,采取鼓勵式教學,,讓孩子們在輕松快樂的環(huán)境中學習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