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患有久治不愈的傳染性疾病或其他嚴重疾病,,子女不宜與其共同生活的;
(2)有撫養(yǎng)條件不盡撫養(yǎng)義務,,而父方要求子女隨其生活的;
(3)因其他原因,子女確無法隨母方生活的,。
2,、父母雙方協議兩周歲以下子女隨父方生活,并對子女健康成長無不利影響的,,可予準許,。
3、對兩周歲以上未成年的子女,,父方和母方均要求隨其生活,,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予優(yōu)先考慮:
(1)已做絕育手術或因其他原因喪失生育能力的;
(2)子女隨其生活時間較長,,改變生活環(huán)境對子女健康成長明顯不利的;
(3)無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的;
(4)子女隨其生活,對子女成長有利,,而另一方患有久治不愈的傳染性疾病或其他嚴重疾病,,或者有其他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不宜與子女共同生活的,。
4,、父方與母方撫養(yǎng)子女的條件基本相同,雙方均要求子女與其共同生活,,但子女單獨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共同生活多年,,且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要求并且有能力幫助子女照顧孫子女或外孫子女的,可作為子女隨父或母生活的優(yōu)先條件予以考慮,。
5,、父母雙方對十周歲以上的未成年子女隨父或隨母生活發(fā)生爭執(zhí)的,應考慮該子女的意見,。
6,,在有利于保護子女利益的前提下,,父母雙方協議輪流撫養(yǎng)子女的,可行準許,。
7,、子女撫育費的數額,可根據子女的實際需要,、父母雙方的負擔能力和當地的實際生活水平確定,。
有固定收入的,撫育費一般可按其月總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給付,。負擔兩個以上子女撫育費的,,比例可適當提高,但一般不得超過月總收入的百分之五十,。
無固定收入的,,撫育費的數額可依據當年總收入或同行業(yè)平均收入,參照上述比例確定,。
有特殊情況的,,可適當提高或降低上述比例。
8,、撫育費應定斯給付,,有條件的可一次性給付。
9,、對一方無經濟收入或者下落不明的,,可用其財物折抵子女撫育費。
10,、父母雙方可以協議子女隨一方生活并由撫養(yǎng)方負擔子女全部撫育費,。但經查實,撫養(yǎng)方的撫養(yǎng)能力明顯不能保障子女所需費用,,影響子女健康成長的,,不予準許。
11,、撫育費的給付期限,,一般至子女十八周歲為止。十六周歲以上不滿十八周歲,,以其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并能維持當地一般生活水平的,父母可停止給付撫育費,。
12,、尚未獨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下列情形之一,父母又有給付能力的,,仍應負擔必要的撫育費:
(1)喪失勞動能力或雖未完全喪失勞動能力,,但其收入不足以維持生活的;
(2)尚在校就讀的;
(3)確無獨立生活能力和條件的,。
13、生父與繼母或生母與繼父離婚時,,對曾受其撫養(yǎng)教育的繼子女,,繼父或繼母不同意繼續(xù)撫養(yǎng)的,仍應由生父母撫養(yǎng),。
14、《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yǎng)法》施行前,,夫或妻一方收養(yǎng)的子女,,對方未表示反對,并與該子女形成事實收養(yǎng)關系的,,離婚后,,應由雙方負擔子女的撫育費;夫或妻一方收養(yǎng)的子女,對方始終反對的,,離婚后,,應由收養(yǎng)方撫養(yǎng)該子女。
15,、離婚后,,一方要求變更子女撫養(yǎng)關系的,或者子女要求增加撫育費的,,應另行起訴,。
16、一方要求變更子女撫養(yǎng)關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支持,。
(1)與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因患嚴重疾病或因傷殘無力繼續(xù)撫養(yǎng)子女的;
(2)與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不盡撫養(yǎng)義務或有虐待子女行為,,或其與子女共同生活對子女身心健康確有不利影響的;
(3)十周歲以上未成年子女,,愿隨另一方生活,該方又有撫養(yǎng)能力的;
(4)有其他正當理由需要變更的,。
17,、父母雙方協議變更子女撫養(yǎng)關系的,應予準許,。
18,、子女要求增加撫育費有下列情形之一,父或母有給付能力的,,應予支持,。
(1)原定撫育費數額不足以維持當地實際生活水平的;
(2)因子女患病、上學,,實際需要已超過原定數額的;
(3)有其他正當理由應當增加的,。
19,、父母不得因子女變更姓氏而拒付子女撫育費。父或母一方擅自將子女姓氏改為繼母或繼父姓氏而引起糾紛的,,應責令恢復原姓氏,。
絲、在離婚訴訟期間,,雙方均拒絕撫養(yǎng)子女的,,可先行裁定暫由一方撫養(yǎng)。
21,、對拒不履行或妨害他人履行生效判決,、裁定、調解中有關子女撫養(yǎng)義務的當事人或者其他人,,人民法院可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二條的規(guī)定采取強制措施,。
以上就是關于離婚時子女撫養(yǎng)問題的相關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有更多婚姻法律問題請撥打婚姻幫全國客服熱線:4006-520-255,,我們有最專業(yè)婚姻家庭律師為您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