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要找出兩人經常陷入的惡性互動,,發(fā)現是什么行為導致了兩 人沖突更加嚴重? 其實,,這些戲劇性行為的背后,都與情感依附,,與安全及恐懼的感受有關,。那么,怎么改善夫妻關系呢?當我們將注意力放在整個賽局而不是那顆球,,超越眼前的反應,,就可以發(fā)現它固定的互動模式,進一步挖掘這些破壞性言語的底層真正想要表達的想法,,引導出更深層,、更柔軟的情緒。
當夫妻缺乏安全感時,,通常會被三種(互相指責,、追與逃及退與冷)的互動模式所困:
互相指責模式
如果感情穩(wěn)固,雙方有安全感,,這種互動模式雖然危險卻也短暫,。
但對感情較不穩(wěn)定的夫妻而言,它就會變成習慣及根深蒂固,,阻礙情感重建與修復的一切可能,,永久并徹底破壞兩人的關系。
當感覺雙方有距離時,,我們會選擇苛求與苛責,,或者退縮與封閉策略,部分反映個性,,但絕大部分取決于以往,,我們從某些重要的依附關系中學得的經驗。
一旦失去安全感及伴侶的回應,我們要保護自己,,并維持我們與對方的連結,,有兩方面:1。是避免投入感情,,即試著麻痹自己的感情,,關閉并否定自己的依附需求;2。則是聆聽自己的焦慮,,并爭取對方的注意力與反應,。
一旦它變成習慣而根深蒂固,就會形成一種強而有力的惡性循環(huán):你愈發(fā)動攻擊,,給我的威脅感就愈大,,我就愈防著你,反擊也會愈厲害,。
停止這種模式的秘訣,,就是認清沒有人是壞蛋,夫妻雙方都是受害者,,能說:“我們又開始想要證明對方錯了,。如果這樣繼續(xù)只會彼此傷害,可以再談談嗎?”不一定非得分出誰對誰錯,。
唯有互相指控的本身才是罪魁禍首,。他們的敵人不是對方,而是彼此的負面互動,。
追與逃模式
這是情感關系中最普遍,,也是最難擺脫的互動模式。因為隱藏于背后的,,是世界上最強烈的情緒與需求,,為了爭取一種彼此連結,且能獲得安慰保證的回應,。
在 良好的婚姻狀況下,,會把痛苦或失望,當成需要親近的訊號,,而不是關系的批判,。然而,若夫妻關系不穩(wěn)定,,「抗議之舞」的速度就會加快加劇,,兩人就會彼此抱 怨、愈來愈痛苦,,關系也愈來愈遠,,制造出穩(wěn)定的回路。新婚便落入這種模式,,通常都維持不到五年;有些人則長年陷于這種困境,。
面臨感情危機時,男人通常感覺自己受到對方批判,、拒絕與否定,,而扮演退縮的角色。他們壓抑情緒的反應與需求,,竭盡所能地避開對方的憤怒與否定,,運用理性分析問題以逃避情感的交流,而不愿意承認兩人之間有問題,。
女人談的則是自己被拋棄,、未被接納、失落與孤單的感覺,,感覺沒有受到對方重視或珍惜,,并因為對方鮮少回應而感覺生氣。因女性的情感需求通常比較敏感,,所以她們常扮演強勢要求,、善于責備的那方。
令人悲哀的是,,盡管一個男人為了解察覺妻子的煩惱,,竭盡所能地提供意見與方法,卻不明白對方真正要的是他在情感上的保證,,他的保證才是她要的解答,。
從情感依附的觀點來看,它的問題在于情感上的距離,,而不是沖突或克制的問題,。如果得不到回應,「致命的」孤立感,、失落感及無助感將隨之而來,。尤其當你所倚靠且心愛的人忽略你存在的時候。
從整體去察覺自己陷入這種模式的循環(huán),,知道彼此的行為會如何將對方扯進該模式中,。了解這種互動模式的本質,學會認清情感連結的呼求,。因此不要只專注于對方所 說的最后一句話,,也不要回應它。知道我們的伴侶不是敵人而是「夫妻舞步」本身,,夫妻才能站在同一陣線,,進而討論彼此情感的依附與需求,。
冷與退模式
一旦強勢、嚴苛的那方,,試著壓抑情緒,、放棄并開始沉默,兩個人都已防衛(wèi)與否定,,關閉自我,,進入自我保護的狀態(tài)中。兩人都認定他們自身的缺點就是問題所在,,為了隱藏自己的不可愛,、沒有人愿意冒險向對方伸出手,因此之間根本沒有互動,。
這種互動中,,其中一人通常會描述自己如何糾纏對方,又如何抗議彼此缺乏連結;另一方通常會選擇棄權,,而受困于退縮狀態(tài),,并試圖否認兩人即將分開的可能性。
“冷 與退”模式的癥結其實在于它給人的無助感,。時間愈久,,兩人的距離愈遠,愈來愈不敢向對方敞開心房,。隨著疏離感與無助感的逐日加深,,他們會愈來愈將自己隱 藏。重新開始的第一步,,是要知道自己如何作繭自縛,,又自己如何剝奪自己所需要的愛,決心終止彼此疏遠的循環(huán),,擺脫令人痛苦的互動,,重建穩(wěn)固情感的連結。
請記得,,兩人爭吵的內容都不是真正的問題;真正的問題永遠和你倆的情感連結是否穩(wěn)固,、安全有關,它涉及了可及性,、回應性和情感的投入性,。察覺這種互動模式,正是我們跳出疏離循環(huán)的第一步,。一旦你能辨識出這些惡性循環(huán),,并承認它們把你們困住,你就已經學會如何擺脫它們了,。
網友評論:
感情之路曲曲折折,,沒有捷徑,,沒有范本,因為每兩個人的感情都是不盡相同的,。
小編結語:當我們在生活中注重在外面的人際關系處理的時候,,是否考慮過自己在家中的表現如何呢?夫妻相處是學問,而不應該是成為親人后就可以互相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