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出信息時的“透明度錯覺”
Halvorson認為,,當我們作為發(fā)出信息的一方在制造誤解時,原因在于透明度錯覺(the transparency illusion),。透明度錯覺的意思是說,,大多數(shù)人都存在一種假設,即認為彼此之間的溝通是透明的,。在溝通過程中,,給予信息的一方會以為自己的感覺和需求能夠被另一方清晰地感知到,盡管他們并沒有真的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到位,。甚至有時,,這種表達不是言語性的,而是用行動,、姿態(tài)甚至表情來發(fā)出,。
而正因為他們以為自己表達得很清楚,也就不會花費時間和精力去闡釋或者確認對方是否理解,。但實際上,,作為接收信息的一方,是被迫在非常有限的信息量中做出判斷,,因而往往會判斷失誤,。
透明度錯覺產(chǎn)生的誤解往往是雙向的:“當你抱怨其他人并沒有真正明白你的意思時,你可能同樣沒有明白對方在想什么,?!盚alvorson說。這樣的情形每天都在發(fā)生著,。舉個例子——
工作中,,你看到同事天天加班,便詢問對方是否需要幫助承擔一部分工作。對方卻拒絕了,,還覺得你這樣問是不信任Ta的能力,。這讓你很委屈,覺得熱臉貼了冷屁股,。但實際上,,你也誤解了對方。
你想要幫助Ta的初衷,,是因為看到Ta總是最早來辦公室,、最晚才離開,你理所當然地認為Ta是工作量太大,,所以經(jīng)常加班,。但其實,Ta只是喜歡安靜的工作環(huán)境,,希望在辦公室人最少的時候工作,,才會選擇在早晨和晚上待在辦公室里?!? Ta并不需要你的幫助,。
親密關(guān)系中的嫌隙往往也是這樣產(chǎn)生的。晚餐時,,丈夫吃著妻子做的菜,,妻子在說一件事的時候,丈夫的眼睛卻盯著盤子一動不動,,妻子覺得丈夫是不重視她說的話,,但丈夫其實是覺得妻子做的飯非常好吃。
因為這段小插曲,,妻子很不高興,于是早早上床,,沒有和丈夫一起看他們平日里最喜歡的連續(xù)劇,。這時,丈夫沒有注意到妻子已經(jīng)生氣,,反倒認為是妻子做了一天的家務事太累,,不想和他一起度過晚間的休閑時光。
雙方?jīng)]有進行直接的溝通,,而是在各自心里對對方進行了揣測,,而這些揣測都是完全錯誤的。
Halvorson說,,人們往往意識不到,,他人眼中的自己和真實的自己存在著誤差。有時候,你的不同的表情——沮喪,、擔心,、困惑、失望之間的區(qū)別,,可能并沒有你想象中那么大,。你以為你的表情足夠讓對方知道“你說的話讓我有點受傷”,但對方可能把你的意思解讀成了“我完全不在意你所說的”,。
你覺得你已經(jīng)把你的態(tài)度表達清楚了,,Ta也明白了,但實際上,,你既沒有說清楚,,Ta也沒有明白。正是種種這樣的誤解,,造成了我們在人際關(guān)系中的不滿,、沖突甚至是彼此怨恨。
對于接收信息的一方來說,,讓我們?nèi)菀桩a(chǎn)生誤解的原因,,來自于我們都是“認知的吝嗇者”(cognitive misers),即懶惰的思考者:在對他人進行認知的過程中,,我們會傾向于節(jié)省時間精力,,只挑出我們認為對形成印象必要的信息,而忽略了一些其他的信息,。
最后,,研究者讓他們判斷,這個女人是不是一個焦慮水平高的人?
那些沒有被分心的參與者,,看到女人臉上焦慮的表情,,當被告知探討的是中性話題時,他們判斷她很焦慮;當被告知探討的是壓力性的話題時,,他們判斷她不焦慮,。
這說明,他們運用了方法二的思維模式:如果只是探討中性問題,,仍然表情焦慮,,說明這個女人的焦慮水平很高;如果是被問到私密問題,那么大多數(shù)人都有可能會感到不舒服,,因此,,她可能并不是真的焦慮水平高。
那些被分心的參與者,,看到女人臉上焦慮的表情時,,無論被告知探討的是中性話題還是壓力性的話題,,他們都會得出她的焦慮水平很高的結(jié)論。
這說明,,他們只能運用方法一的思維模式,,單純憑借女人的表情,就不假思索地判斷她的性格特質(zhì),。
顯然,,當我們僅僅運用快速、直覺的方式去認識他人時,,很有可能就會出錯,。但Halvorson說,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對方一直使用方法二來對待你發(fā)出的信號是不現(xiàn)實的,,使勁揣摩對方的意圖會耗費太多的精力,使人精疲力盡,。因此,,作為信號發(fā)出方,與其發(fā)出模糊信號,,期待對方去調(diào)動復雜模式來解讀,,是一種不現(xiàn)實的期待。不如自我檢查,,給出更加明確的信息,。
此外,我們的認知還會受到自身的經(jīng)驗,、情緒等等種種因素的影響,。Halvorson說,當我們開始與一個人交往時,,我們會“自動觸發(fā)”一些思考,,目的是要得出以下3個方面的結(jié)論,來形成對對方的印象:
Ta是可以信賴的嗎?
Ta對我來說是“有用”的嗎?
Ta是否威脅到了我的自我評價?
對這三個問題的回答,,會直接影響到我們評價Ta的方式,,特別是第三點,我們保持對自己的積極評價的需要,,會影響到對他人的印象形成。當我們面對一個人時,,如果感到自我評價受到了威脅,,我們的認知就會產(chǎn)生偏見,比如,,在同一份工作上,,對方比自己做得出色,我們就會傾向于用苛刻的方式去評判對方。
因此,,如果你發(fā)出的信號是模糊的,,表達是模棱兩可的,就會有太多的因素使對方難以準確分析出你的想法,?!叭绻阆胍獪p少誤解,更實際的辦法是,,做一個好的信號發(fā)出者,,而不是指望對方能讀懂你?!盚alvorson表示,,“你無法控制對方的思考過程,但你可以控制的是自己如何表達,?!毖芯恳沧C明,無論是在親密關(guān)系還是職場,、生活中,,更清晰地表達自己,生活的滿意度和快樂程度都會更高,。
而這對一些人來說并不容易,。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我們經(jīng)常會被教育說話要“婉轉(zhuǎn)”,,表達意見要“含蓄”,,工作中要注意領(lǐng)導是否“話里有話”。這使得我們會擔心,,用最直接的方式去表達時,,是否會由于太過直白而遭到拒絕,是否可能會對他人造成傷害,,是否冒犯對方,。
但實際上,含糊不清的表達會造成更深遠的負面影響:那些細小的誤解會不斷積累起來,,它們不會消失,,總有一天會成為你們關(guān)系中的一枚炸藥。
感到自己被理解是人的基本需求,。而為了使自己被理解,,不要總是“以為”對方能夠懂你,不如用最清晰的,、最能夠還原自身想法的方式去表達,。我們始終相信,,“直接”、“真實”,、和“誠懇”這三件事情的組合是有魔力的:當你做錯了的時候就說“對不起”,,當你不知道的時候就說“不知道”,當你有需要的時候就說“我想要”(誒?)
其實我們一直在努力這樣面對你們,,不知道你們感受到了嗎?
網(wǎng)友評論:
我們?nèi)菀自陉P(guān)系中,,因為一次的矛盾,在那一刻強烈地覺得“對方是不愛自己而只有我們想要控制自己,、冷靜下來才會調(diào)動第二種方式,,去思考和意識到這一次矛盾的實際原因。
小編結(jié)語: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往往都是認知的吝嗇鬼,。在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面對這兩種認知模式——一種是快速的,、但是容易出錯的,,另一種是審慎的、需要花費時間精力的,,我們對他人的認知卻只會運用方法一,,因為要調(diào)動第二種認知模式,往往需要比較強的動機,。